首页 要闻 国内 国际 财经 娱乐 明星 八卦 综艺 时尚 体育 房产 汽车 科技 生活 旅游 健康 热点 图片

海外人士:中国经济放缓但仍在健康增长轨道上

当前位置: 首页>财经 >   发布时间:2012-07-21 01:04:09  来源:互联网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6%,为3年来首次季度增幅“破八”,引发外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新华社记者就此走访多位海外人士。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仍在健康的轨道上,而中国政府继续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力图为可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他们预期,中国经济能够转型并实现可持续增长。

放缓与韧性——中国经济仍可实现软着陆

去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已逐季放缓。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8.1%,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继续走低,同比增幅3年来首度“破八”。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小幅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警告全球经济面临更大风险。报告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为8%,较上次预测降低0.2个百分点;而明年中国经济增速为8.5%。

关注中国经济的国际财经界人士注意到中国经济自身一大“特点”:即在全球经济复苏不振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总能展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并将此称为“韧性”。在外部需求减弱和内部宏观调控大背景下,2011年中国经济仍增长9.2%。

这一“韧性”来源于中国经济较好的基本面和较为宽裕的宏观政策调整空间。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胡光宙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很强,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城市化进程可以支持中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速至少一二十年。持续的城市化进程、积累的人力资本、巨大的科技投入是中长期经济基本面看好的重要因素。

新加坡联昌国际区域经济学家宋生文说,部分行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第二季度末中国经济活动有所改善。巴克莱财富亚洲投资策略师黄敬庭认为,中国经济数据仍在分析师预期区间内,而且很可能是今年经济增长曲线的低点。巴克莱对中国经济全年增长的预期为8%左右。此外,在目前通胀水平已降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有空间和刺激机制来促进增长。

汇丰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席屈宏斌表示,决策者稳增长的决心明确,通胀回落也为进一步政策刺激提供了充裕空间。此外,从投资以及信贷增速的反弹也可以看到前期政策宽松开始见效。随着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第三季度国内需求有望继续回暖,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反弹至8.5%左右。

评级机构惠誉在最新的报告中维持中国今年8%的经济增长预期不变,下半年预计经济增长8.1%。报告说,虽然住宅建设依旧疲软,但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公共事业和交通运输都表现强劲;城市仍有职位空缺,工资也在上涨;出口增长仍高于进口,因此虽然第二季度增长迟缓,但中国经济仍可以实现“软着陆”。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莱尔·布雷纳德也认为,中国有足够的政策空间避免经济“硬着陆”。中国的决策者非常注重实效,对中国来说,刺激国内需求和平衡经济增长十分重要。

对于有媒体提出所谓“中国崩溃论”,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牧山浩石表示,这一说法过于夸张,也有误导。中国经济确实存在减速,但中国在财政方面仍十分健全,有能力也有办法走出困境。

降温与转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可期

考量中国经济不能只看一时一地的得失。外需减缓和内部调控令中国经济“降温”,而适度“降温”有助于推动深层次结构性改革。专家表示,中国致力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释放巨大动能,从长远看有助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

转型中的中国经济经历“阵痛”不可避免。过去一年,政府对房地产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高耗能、高污染和过剩产品的控制,导致部分投资减弱;出口订单减少;而人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提高更进一步推高企业运营成本,让转型的“阵痛”逐步放大。

分析人士称,在这一时刻不应为“稳增长”放松转型之力。黄敬庭说,市场对中国推进经济调整的步伐感到放心,中国仍保持推进结构调整的动力,如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对资本账户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即便在稳增长的同时,政府也没有放松对地产的调控,从长期看有利于经济基本面。

胡光宙表示,目前经济放缓态势与2008年中国面临的挑战有所不同。当时中国为避免经济快速下滑和保就业推出巨额刺激措施,而如今中国政府更加审慎,仍在坚持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应坚定从重速度、重规模向重结构、重质量、重效益、重民生方向转变,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特谢拉说,中国通过出口和投资创造了经济奇迹,但这一模式不可持续,必须转成国内消费拉动增长模式。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和自身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很正常。

他认为,破除对“增长率”的迷信将成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在转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储蓄、投资乃至增长下降情况,而这不应被看做是问题,因为届时收入分配得到很好改善,社会不平等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紧张得以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这恰好表明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首页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汽车 | 时尚 | 房产 | 健康 | 科技 | 国内 | 体育 | 国际 | 明星 | 八卦 | 综艺 | 旅游 | 生活 | 热点 | 图片
  • Copyright ©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http://www.zxwnews.com, 冀ICP备08108040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26852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