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京记者李婧文/图
他
曾经是为母报仇的倔强青年,是同事眼中的老实外乡人,是村民眼里的不爱说话的上门女婿......,而今,他的生命在北京画上了并不圆满的句号。
2011年12月5日,北京电影学院学生贡渤涵因停车纠纷与清洁工王三明发生所谓的“互殴”事件,王三明死亡。
2011年12月22日,沧州市海兴县高湾镇马庄子村的王三明家人收了贡渤涵家人75万元赔偿款并签谅解书,同时也从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获知王三明首次尸检确认死因:心脏病急性发作致死。
如今事件已过月余,时间似乎洗去了旧迹,王三明的家人除了等待漫长的二次尸检结果,已不愿对此事多说一句话。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王三明的死因还是一个谜团时,却有网友发帖称王三明是“杀人犯”。此帖随后在猫扑、天涯等网站引发议论纷纷,人们开始质疑王三明的真实身份:清洁工果真是杀人犯?
事实真相到底如何?王三明是否真如传言所说身怀武功为人凶悍?2012年伊始,本报记者前往王三明的家乡展开调查,希图还原王三明的真实人生。
记者走访王三明生活过的地方,对于他的生活细节,家人不愿言说,而附近的村民更是讳莫如深,不肯透露关于当年事件的信息。在派出所的户籍记录上,了解一个人,寥寥数语便可记载此人的一生。
人死不能复生,我们无法还原他45年的生命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悲喜。可以确定的是,20岁是王三明人生的转折,那一年,本应是一个普通人的王三明,为自己的人生奠定了悲剧的色彩。更悲剧的是,王三明的演出注定无人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