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使节,
各位专家学者、工商界、传媒界朋友们,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很高兴来到“蓝厅论坛”。再过一个星期,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将在北京隆重举行。盛夏的北京即将进入火热的“非洲时间”,相信所有关心、支持中非关系的人都对此充满期待。在会议召开前夕,有机会与在座的各位朋友畅谈中非关系,我感到十分高兴。
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10月创立以来,在中非双方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培育下,已成为中非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进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有力推动了中非关系发展。特别是在2006年召开的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开创了中非友好合作新局面。
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是论坛发展步入第二个十年召开的首次部长会,对中非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中非双方的高度重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部分非洲国家领导人将出席会议开幕式,杨洁篪外长、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以及50个非洲国家的外交部长和经济合作部长、非盟委员会主席将与会。
中非双方将围绕“继往开来,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的主题,通过此次会议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全面评估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各项后续行动落实情况;二是探讨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方式和途径,推动中非合作论坛发展;三是确定今后三年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举措,并制定相关行动计划;四是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看法,更好地维护和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
就具体成果而言,会议将发表《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行动计划(2013年至2015年)》两个成果文件。胡锦涛主席还将在会议开幕式上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中方加强对非合作的新举措,涉及投融资、援助、非洲一体化、和平与安全、民间交往等多个领域。
我相信,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此次会议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
女士们、先生们: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以来,中非关系经历了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亮点。我认为,当前中非关系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中非政治关系全面发展。近几年是中非高层交往最活跃的时期。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四访非洲,往访国达18个。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李长春同志、习近平副主席和贺国强、周永康同志都曾访非。
非洲国家领导人访华也称得上是络绎不绝。2007年至2011年,共有近30位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近20位议长访华或来华出席重要活动。
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发展对非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全面性。中国从不以国家大小、贫富论亲疏。近年来,中非关系的发展不是中国与一两个或者几个非洲国家关系的发展,而是同所有非洲友好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
在全面拓展国别外交的同时,中国与非洲地区组织特别是与非盟关系发展成为中非关系的新亮点。今年初中国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项目顺利竣工,体现了中国对非洲联合自强的坚定支持,成为中非友好新的时代象征。
二是中非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成为新时期中非关系最显著的特征。在论坛北京峰会和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先后两次出台加强中非务实合作的八项举措。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这些举措得到全面落实。
2006年以来,中国对非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稳步增加,并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3万多名,每年向非洲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5000多个。
中国自2009年起已连续三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1年中非贸易额达到1663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16倍。2011年,非洲对华贸易顺差201亿美元。
中国采取的免关税等促进非洲对华出口措施初见成效。2010年,49个非洲国家对华出口增加。非洲对华出口额增长迅速,从2000年的56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932亿美元。
截至今年4月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53亿美元,而10年前这一数字还不到5亿美元。有超过2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覆盖50个非洲国家。
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笼罩下,中非合作逆势强劲发展,不仅为中非经济而且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是中非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不断扩大。中国没有因为自身的发展而忘本,始终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在非洲国家维护主权和尊严、自主探索发展道路、追求联合自强的事业中坚定地同非洲站在一起。
中国加大参与非洲和平与安全事务的力度,在联合国安理会同非洲国家密切沟通协调,向非洲国家增派维和人员,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展护航行动,设立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积极参与非洲热点问题调解。
中非双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等全球性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与配合,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取得积极成效。
非洲国家继续在涉及中国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上给予中方坚定支持,我们对此深表赞赏和感谢。
四是中非人文交流日益密切。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中非人文交流也不断发展。
中非双方共同搭建了中非文化聚焦、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民间论坛、智库论坛等一系列平台,推动中非人文交流。目前,除了每年有5000多人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在华学习外,非洲国家每年还有10000多人自费来中国留学。
2000年,中非之间每周定期往返航班只有1个,现在已经有20多个。非洲国家有8家航空公司开通到中国的直航。
一些非洲朋友已经开始扎根中国,或选择到中国发展,有的已成为中国人民所喜爱的演艺明星、体育明星。
这些深入人心的交往让我们从细微处感受到中非关系律动的脉搏,也正是这些小事件推动着中非关系的大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中非关系快速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说,已成为国际关系的热门话题。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舆论对中非关系给予客观评价。与此同时,国际舆论中也不乏质疑和批评中国对非政策的声音。我愿就此做几点回应:
——有人说:中国在非掠夺能源资源,推行新殖民主义。
中非之间以能源资源为主的贸易结构确实需要改进,但这种贸易结构存在于非洲同所有主要贸易伙伴之间。
非洲国家要摆脱过度依赖能源资源的经济结构,最根本地是要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实现经济产业多元化。中方一直在为此作出积极努力,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合作举措。
同时也要看到,尽管近年来中非合作发展很快,但就广度和深度而言还远远比不上非洲传统合作伙伴。要帮助非洲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其他国家也要做出更大努力。
还应看到,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仍然是阻碍非洲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在国际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做出努力更为关键。
——有人说:中国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阻碍了非洲推进民主、良政的努力。
我想指出的是,作为国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准则,不干涉内政原则没有过时。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不干涉内政原则仍然是捍卫自身权益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一些国家不顾地区国家的反对,强行以武力干预地区热点问题,推动政权更迭,给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造成冲击,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欢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