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国内 国际 财经 娱乐 明星 八卦 综艺 时尚 体育 房产 汽车 科技 生活 旅游 健康 热点 图片

报告称未来8年内中国房价每平米下跌5500元

当前位置: 首页>房产 >   发布时间:2012-09-12 00:21:04  来源:互联网

证券时报 网(www.stcn.com)09月11日讯

怎么展望中国房地产的未来?这不仅是一个行业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中国经济命运的宏观问题。

2003年之后,中国的房产投资开始不断升温,一直持续到2010年的“高热”阶段。以北京为例,从2004到2010年的6年间,内城四区的平均房价从6000元/平方米上升到了55000元/平方米,几近10倍。

据报道,住房本身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近10年来中国房价年年“水涨船高”表象背后的实质是:住房从“房子”(消费品)到“房产”(投资品)的嬗变,住房的投资属性被放大,而在某种市场条件和环境下,投资可以演变成投机。为了应对房价的快速上涨,自2005年来国家实施了多轮房地产调控。2010年的房产调控措施正是集中针对房产投机和过度投资,因而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中国房地产高热

首先,中国房地产本身的发展是否真的过热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考察房地产业的诸多量化指标入手,来给中国的房地产业把一把脉。根据国际通用的指标并且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选择了如下的指标进行考察:

1、房地产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过高):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房地产投资额占GDP的比重一路上扬,从2000年的5.48%增加到2004年的9.64%,2011年已达13.1%左右;美国从1929年到2011年,房地产固定投资在GDP中的占比在2.5%~9.5%;日本从1950年到2008年,住房投资在GDP中的占比在2.9%~9.0%。

2、房价收入比(过高):从1996~2011 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在5.5~8.1 的区间波动,其中最低的1996 年为5.64,最高的2009 年为8.03;美国2000~2012年的房价收入比基本维持在3~5的水平;1988~2010年,日本的房价收入比经历了涨落的过程,1988~1990年的三年间,随着日本房地产升温,从1988年的6.7逐年上升,到1990年达到高峰(9.2),之后随着房产泡沫的破裂开始回落。房价收入比从1991年的8.8一路下跌,1992年跌至6.0,1996年跌至5.0,之后在4.5左右波动,2004年为4.5,2010年为4.6。

3、每1000人新建住房数(过高):据统计,在2000~2010年的10年中,我国总共新建城市住房近7000万套。由此推算,中国每年新建城市住房约700万套。按照城镇人口约为6.3亿计算,则每1000人新建房屋数为11,而2011年该数字约为15;1960~2011年期间,美国的每1000人新建住房数在2~12的范围波动,在1972年左右达到最高(约为12),次贷危机后显著下降,目前回落到2的水平;2003~2010年期间,德国的每1000人新建住房数在1.8~3.3的范围波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3年的3.24下降到2008年的1.85,之后有所回升,2009年升至1.92,2010年至2.05。

4、房屋空置率(过高):根据我们的估算,中国的房屋空置率应在30%左右;美国1994~2007年期间的自有住房空置率在1.5%~3%间波动,出租房屋空置率在7%~11%内变动,两者在次贷危机期间均达到较高的水平,分别为2.8%和10%;1998~2006年期间,德国的住房空置率在7.5%~8.2%的范围内波动。

可见,中国房地产业的各项主要指标已经严重超标了,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过热、房地产存在着严重泡沫。我们认为:自2010年以来中国政府在抑制房地产过度投资和投机、推动房价合理回归的措施,是合理和有效的。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个指标是每1000人新建房屋数,而它似乎并没有引起中国房地产的业内人士、专家和研究机构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每1000人新建住房数是个年度增量指标,应该是政府房地产调控的一个重要指标。假设社会总人口不增长,每户家庭的平均人口数为3,房屋的使用寿命为70年,那么为了补偿房屋的自然折旧,每1000人新建住房数应该为:1000/(70×3)=4.76(套/年)。如果进一步考虑家庭小型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那么该数字应该更大一些,比如,接近于6。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正是由于房地产行业极强的“地域性”和“区域性”,该指标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区域表现也不同。而区域以外人口的流入,会直接增加对该区域住房的刚性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等同于直接增加该比率的分子项,那么该指标就会被放大。例如:近10多年来,加拿大的温哥华地区移民人口激增,移民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一路上扬,从1986年的29%上升至1996年的35%,到2006年升至40%(83万人),其每1000人新建住房数也从2001年的5.5,上升到2006年的8.8(2011年为7.7)。

由于每1000人新建住房数指标最直接地将房地产规模(新建房屋数)和人口规模联系在一起进行相对量的考量,因而它对于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直观而明了,可以被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直接的、现实可行的控制指标。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首页 | 要闻 | 财经 | 娱乐 | 汽车 | 时尚 | 房产 | 健康 | 科技 | 国内 | 体育 | 国际 | 明星 | 八卦 | 综艺 | 旅游 | 生活 | 热点 | 图片
  • Copyright ©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http://www.zxwnews.com, 冀ICP备08108040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2685213839